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名片” 重庆荣昌民营经济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新时代新征程赋予了民营经济发展新的机遇,民营经济发展正当其时、大有可为。”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民营经济成为热议话题。全国人大代表、重庆琪金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其鑫在重庆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感慨道。
作为来自荣昌的民营企业家,林其鑫的感触正是荣昌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从华森制药智能化生产线到澳龙生物智慧化车间,从洽洽瓜子打造西南最大生产基地到琪金食品做强荣昌猪全产业链,荣昌这片热土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的生动实践。
夯实“78899”发展格局
全区民营企业数量达到1.5万户
荣昌区将民营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背后有着深刻的内在逻辑。
从全国来看,民营经济呈现出“56789”的特征(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从荣昌来看,民营经济更是呈现出“78899”的发展格局(贡献了73%的科技创新成果、80%的GDP、80%的税收、93%的就业岗位、99%的市场主体),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数据显示,近年来,荣昌累计招引民营企业300多家,合同额1500亿元,逐步构建形成“2335”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全区民营企业数量达到1.5万户,规上工业企业增至423家,工业税收占比从25%上升到40%。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保持在30%以上,占固定资产投资近60%;民营经济贷款增长保持在25%以上,拉动存贷款余额从700多亿元上升至1200多亿元。
在荣昌,5万名产业工人和16万名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托举起20多万个家庭稳稳的幸福。2021年以来,荣昌每年至少新增企业职工参保人数1万人,保持着稳定提升的势头。大抓民营经济,让荣昌人“就业在家乡,不用去远方”成为现实。
打造“123456”营商品牌
让企业家成为营商环境“代言人”
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是关键。
荣昌区通过整体性重塑营商环境,形成了具有荣昌辨识度的“123456”营商环境品牌。即“一家人”(来了就是一家人)、“两手抓”(一手抓招商引资、一手抓企业服务)、“三个尊重”(尊重企业家、尊重投资者、尊重纳税人)、“四到”(随叫随到、不叫不到、说到做到、服务周到)、“五商”(尊商、重商、亲商、爱商、诚商)、“六不要”(不要把自己当官、不要对企业说“不”、不要当“二传手”、不要事不关己、不要“本本主义”、不要夹杂个人私利)。
这一品牌不仅为民营企业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更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
通过举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表彰优秀企业家和市场主体,荣昌区营造了“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的浓厚氛围。企业家从客人变为主人,从台下走到台上,成为荣昌高质量发展的“主人翁”、城市建设的“合伙人”、营商环境的“代言人”。
随着荣昌的营商环境口碑越来越好,民营企业家前来投资的信心也越来越足。正如荣昌新近落地的一家电子电路上市企业负责人所说:“一家说好不算好,关键是所有的企业都说荣昌好!”
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名片”
确保民营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做得大
荣昌民营经济的崛起,不仅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区域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近年来,荣昌区各级干部走访联系企业4万多人次,收集解决民营企业生产经营中用工、用电、用气、用地、用钱等各类问题2000多件。在政务服务上,企业从拿地到办证,全流程办件时间由原来61个工作日压缩到19个工作日。
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荣昌区搭建了政银企合作平台,建立“六大资金池”,累计为民营企业发放贷款1458笔63.61亿元。同时,荣昌区还搭建了产学研合作平台和商协会平台,推动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促进市场主体链上对接和抱团发展。
荣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荣昌区将坚定不移和广大民营企业站在一起,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名片”,奋力建设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区。在更高坐标系中找准定位,深入实施“招引育”行动计划,设立荣商总会,着力把区外企业“招进来”、在外荣商“引回来”、在荣企业“育起来”,确保民营企业引得进、留得住、做得大、发展得好。
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荣昌区将继续高举民营经济大旗,推动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